作者: 時蘇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3-03-30 09:06
中國菏澤網消息(記者 時蘇建)3月29日下午,我市舉辦“牡丹傳情·菏澤有請”主題系列牡丹區專場新聞發布會,邀請牡丹區委、牡丹區文化和旅游局、牡丹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圍繞“兩會一節”推出的系列惠民、文旅等主題活動,并回答記者提問。
四大類17項惠民活動
打造牡丹節會品牌
據介紹,牡丹區作為我市的中心主城區,資源優勢明顯、文化底蘊深厚。近年來,該區立足資源稟賦,依托牡丹這張靚麗名片,文旅事業、文旅產業多點開花,譜繪了文旅發展的美好畫卷。
牡丹節會是展示全市形象的重要平臺之一,牡丹區作為活動主辦地和承辦方之一,在今年牡丹節會期間,順勢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特色文旅、惠民活動。自4月1日至5月31日,將陸續組織開展旅游觀光、文化展演、藝術展覽、人文民俗等四大類17項大型文化活動。旅游觀光類有7項活動,包括小留鎮的鄉村文化旅游節、高莊鎮的梨花節、王浩屯鎮的木瓜節、安興鎮的海棠文化節,以及泉水叮咚水世界、老城曹州景區、盛世芍花園組織的大型文旅活動;文化展演類有5項活動,主要包括“藝動花都”牡丹區第八屆群眾文藝大賽、第四屆戲曲大賽、“我們的中國夢”文藝演出和各鎮街開展的“文化進萬家”系列文化活動;藝術展覽類有3項活動,分別是七里河文化旅游產業帶文化藝術展、牡丹區精品書畫展以及上官超英、王超英繪畫攝影展;人文民俗類有2項活動,即牡丹區非遺精品展演和2023年春伏羲堯舜禹恭祭大典。
依托資源優勢
打造旅游園區
近年來,牡丹區堅持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富民強區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,重點培育,全面推進,加速打造以文促旅、以旅興文的文旅融合發展模式。其間,該區按照“四園六鎮、多點布局”的發展思路,著力建設祖源文化、臨濟文化、牡丹觀光、黃河風情“四大旅游園區”,著力打造“一圈一帶三區”?!耙蝗Α奔闯侵行穆糜稳?;“一帶”即七里河文化旅游產業帶;“三區”即黃河文化旅游度假區、祖源文化旅游休閑區、紅色文化旅游體驗區。并依托高莊“梨花節”、安興“海棠節”、何樓“桃花節”、黃堽“芍藥節”等精心打造鄉村生態休閑游。
截至目前,全區已打造國家4A級景區1處、3A級景區2處、2A級景區2處、水利風景名勝區1處、省級濕地公園1處,省級旅游強鄉鎮、旅游特色村、工農業旅游示范點等30余處,年均接待游客500萬人次以上,旅游綜合收入26億元左右。
升級改造重要景區
提升游客感官體驗
為進一步提升游客感官體驗,百花園景區進行了全面提升改造,園內面積由75畝擴大到108畝,新建了東大門,增加了玻璃棧道、牡丹文化與科技展廳、商業街、景觀湖、陽光花房、孫文海工作室和桑秋華工作室、北大門等項目。其中,玻璃棧道是國內首座觀賞牡丹玻璃棧道,長度125m,寬度2m,設有兩個觀花臺,登上玻璃棧道,牡丹美景一覽無余,猶如身處牡丹花海,是牡丹園內賞景賞花、拍照打卡的最佳地點;孫文海牡丹培育工作室和桑秋華牡丹攝影工作室的建成,也使得菏澤新增加了兩個牡丹文化的宣傳窗口。
目前,升級后的百花園已成為以牡丹為特色,集旅游觀賞、文化展示、產業示范、品種培育、科研教學、休閑娛樂、養生體驗、旅游接待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性牡丹園。園區內現種植牡丹12萬余株,800多個品種,還有百年以上大牡丹500余株,是國內獨有的明清牡丹王群;百花園中還有國內最早的“太空牡丹”,目前已經達到近300株。
自去年以來,古今園也做了提升改造,園內新增一批國內外優良品種,目前擁有牡丹珍稀品種300余個;有培育200余年的松編牌坊——孜誦坊,壯觀優美,堪稱一絕;松編獅、虎,惟妙惟肖;400余年的龍頭槐盤根錯節;200余年的翠蘭松,如霧似煙;300余年的線柏,江北獨一無二;特別是園內一株明代牡丹紫云仙,至今生機勃勃,生長旺盛。